close

附中的日子:

高一這學期有一個化學實驗班

本次教學會融合使用翻轉教室的概念

整學期的規劃與活動,在此做一些紀錄:

1. Open: 課程規劃單,本學期作業是物理小實驗與班刊設計,

    海賊帽與實驗演出,講解物理學習的方式,親眼目睹與體會

2. 第一章緒論:由我自己搭配簡報上課

並且示範之後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,要學生練習講解科學概念。

 

3.第二章物質的組成:使用學思達翻轉教學,課前10分鐘才發下學習單

  規則建立,讓同學上台分享,其他組給予評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2-1 物質的組成

[第一堂]

[心得]

今天,我在我的課堂上也使用了類似的概念
希望同學有時間可以線上看課程,現場問題式教學
是我新的嘗試挑戰,自己如何擔當一個好的主持人角色

不過我深深清楚,科學的學思達教學,與文科會有一些差異
因為科學的知識有時候量很大,同學不一定有接觸過相同的概念
要能當下瞭解不一定可以,不過只要給予足夠資料,
學生絕對有自己學會的可能, 整堂課下來,我喜歡這樣的步調

最另我感動的是,我走進教室,所有的小組都已經主動討論找答案了

上課時間規劃部份: 10mins各組討論,20mins回答三道題目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mins各組討論,10mins回答二道題目

當引導者遇到學生上台的分享必須馬上即時給予回饋,

同學回答的不完整要馬上提醒同學搶救或是搶答,

今天這些部份沒有注意到,所以時間有點拖延,

不過看到同學認真看課本,用網路找答案的討論氣氛,

覺得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學習物理,高一這樣訓練相信高二學習力會有很多不同。

我真的覺得,1357你們好棒^^

 

內容部份強調掃描穿隧顯微鏡如何量測微小物體表面情形,

對於這個部份的知識延伸給予同學解說。

今天完成2-1的教學。

回饋:

公民白老師,引導問題的語氣與字句,要再肯定一點,不要有求學生回答的感覺。

生物廖老師,花粉還是有生命的,只是不會自己移動,帶領上可以提醒同學注意台上分享。

 

2-2 

[第二堂]

進入2-2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分享科學家如何進行粒子物理學得探究。

所以給予同學討論陰極射線, 阿法粒子散射實驗,自己說出來實驗架構與目的,

今天終於學生有在黑板畫圖講解了,感動,也有同學搶答,僅僅少數後面的學生實在有點狀況外

第二次使用起來狀況比較亂一些,不過學生可以熟悉也願意討論,希望可以持續維持動能。

 

分享今天聽到一組學生的分享:

我的問題: 物理學家希望知道原子的內部構造,採取的實驗法為何?

這是我給予學生課本外的思考,開放性問題,抽到的同學分享另我印象深刻。

他說: 先問同學有沒有看過鋼鐵人2,他說裡面有一幕,使用加速器的片段,使粒子加速撞擊產生新粒子。

這就是現在歐洲CERN要找上帝粒子的實驗阿,感覺到學生切中題目,我覺得很開心

學生自己可以做這樣的連結。 一節課一下就過了,讓我覺得還有很多要跟同學說得。

 

[第三堂]

進度上 進入了第二章最尾巴了 

原子觀點解釋物質三態,透過適當地影片串場其中

解釋冰與水密度的差異,透過影片給予同學新知識的建立

並且當下給予同學與同組夥伴組織建構所看到的知識

持續讓同學上台分享,並且開放搶答,可以看到同學自己就把知識建構得很完整了。

 

到目前為止,教學上使用3/4翻轉,1/4會留給自己上台給予同學整理性系統的知識,

或是重新歸納同學上台的 分享內容,我想這樣的模式會是我想要的。

 

同事雅淇協助觀課,發現我影片播放時沒有全螢幕,同時認為分組還是要搬動桌椅,

真的是很棒的建議,我想我如果就這麼自己上課上課,真的很難發現這些可以改進的地方

開放教室,其實不用害怕,因為同事會給予你更多好的建議,會讓你得課堂只會更進步,

同學學習更完善。

 

原先第二章預計上兩堂課,透過討論的確進度慢了些,多一堂課才結束,但我覺得

我自己的引導主持技巧還有帶持續加強,才可以把進度與討論都顧及到!

 

持續加油, 要進入第三章了。

我喜歡1357下課後同學會一直前來跟我討論到下堂課上課,感覺很棒!

^^IMG_2883  

IMG_2867  

[第四堂] 第二章尾聲

對於本班的講義練習題,我會花一整節課跟同學討論題目,

這次完成緒論到2-1的題目,遇到可以跟同學一起討論的部份,

依然我會給予分組討論的時間完成題目,可以發現同學都可以用自己的作法找到答案。

討論後,請同學上台講解給同學,上台分享在這個班變成很自然了。

解題中,同時訓練同學上台講解題目邏輯的能力,這應該是一個很棒的機會。

 

3-1 物體的運動

[第五堂]

進入第三章了,物體的運動,這個章節範圍很大,運動學誇到牛頓力學,同時外加克卜勒運動。

我決定穿插傳統授課與學思達的教學,在開始之初,

我找了一個浮沈子,要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運動。

同時分別出,如只能定性的描述,很難跟別人溝通,

因此帶出定量的概念,也就創造了運動學很多的物理量。

由我開場,問了同學兩個問題:

[情境營造,一個我畫得人形黑板圖,他完成了環島旅行]

環島寶寶  

1. 環島寶寶如果完成環島的心願,過程中為什麼會移動?

2. 環島寶寶從台北到桃園花了三天,如何能說出精確的量描述快慢?=>就是速度

讓同學瞭解第三章 3-1 ~ 3-2的內容精神何在?

 

接著3-1的內容上假定同學對於物理量 位置 路徑長 速度 速率 加速度都很熟悉

直接討論一些迷失概念: EX 時間與時刻 ,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差異,等

這次課堂就是幫孩子回憶運動學概念以及各種運動的迷失概念。

深刻體會,上課完孩子還可以到講台跟我互動,真的覺得這種感覺很過癮!

最令人開心的是,這群孩子都可以在當下很認真討論,讓我覺得希望他們知道學習樂趣囉。

今天亭芝老師與來自澎湖的允真老師前來觀課,謝謝他們願意給我寶貴建議。

 

每次課堂後留下紀錄,時常也在這個時間點,反省自己的帶領,以及講述的內容

這次有個自己trouble,自己有一個概念講得不夠清楚,我下次上課要直接先重新講解。

漸漸發現,老師的專業度是最重要的,能夠真的傳達正確概念,不含糊,在這之後談變化

才真正有意義,今天的我有點太急了,下次要好好跟同學澄清一下。

 

[第六堂]:實際等加速度案例 ,X-t ,V-t ,a-t圖概念建立。

這次的課程,主要是對於落體運動的訓練,以及真實運動學案例來分析,

我選了兩個情境:

1. 報數球遊戲,一位同學把球丟向天空,再回到下一個同學手上的過程

    畫出x-t,V-t,a-t圖,可以感覺到同學對於等加速度運動如何用x-t表示有一點不知狀況

    而且抽到的小組正好畫出了x-t圖是兩條斜直線,我覺得好極了,開始問同學

    對於自己畫出的圖形,是否真的如同自己分析的物理運動情形,我覺得很棒

    同學開始思考,並且修正自己的答案,最後畫出正確曲線。

 

    過程中還有一個地方很棒,就是a-t圖,同學畫出的圖是上去一個直線,掉下另一個直線

    這樣不就說明了加速度上去跟下來是不同的,但大家都回答,整個過程 g是固定的阿。

    發現了同學對於向量的瞭解不足,沒有定義向上或向上的正負,畫出的圖形反而使自己

    沒辦法理解到底是在描述什麼。

 

     尾聲我整理了國高中會碰到的所有拋體運動的情形,要同學注意這系列的變化在於初速的方向。

 

2. 甲乙兩車的追撞問題,給予甲乙車兩種不同的運動互相追趕,一個等加速度以個等速

    要同學透過V-t圖進行分析,並且跟同學解說。 同學上來畫出的圖形東缺西缺(甲車漏畫)

    講出來的邏輯全班沒有人聽得懂,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可能會做題目,但卻不知道怎樣跟其他人

    說出自己的想法,所以我開始引導孩子要如何思考,並且確定甲乙車子的狀況,隨著時間

    又如何改變,這時,小組開始搶救給予幫助,最後居然另一個同學幫忙講解,

    不過真的講出了大家可以理解的語言了,我想上台說出自己的概念與想法,在科學傳播上

    非常重要,想要帶領這個班級好好修正,學習如何表達。

 

    事後,我覺得有點不好,這個抽籤練習得機會應該屬於抽中的孩子,我下次會注意。

 

[第七堂] : 3-2 牛頓力學

今天帶入牛頓力學,我要同學小組討論說明何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?

這是國中早就學過得章節,所以要同學自己上台組織講出來,

抽中的同學一開始只說,第一就是慣性,第二就是F=ma,第三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。

然後就結束了,我心想,居然這麼簡短,其實這樣得解說我認為很不及格

因為同學對於你講出來的話,如果不是學過的人,根本覺得是天書。

所以我細部問了同學何謂慣性?何謂f=ma?何謂作用力反作用力?

同學才開始思考並且試著講解,可以發現對於慣性的瞭解其實很淺,

說不出慣性的延伸意義,維持物體原運動狀態的能力,所以我開始要同學

思考我跟報告者如要推倒誰比較容易?再帶出慣性的意義,終於有組織的講出。

 

同時,我發現一點很令人開心,同學接著講解f=ma的時候

開始了使用例子來說明,這是之前比較少見的,開始以我為牆,

班上同學如果以同樣加速度撞到我身上,我會覺得誰比較痛?

雖然同學講到的是動量的概念,不過開始使用例子講解,我覺得是很棒的示範。

最後給予同學生活中的現象12個,要同學自己判別各種限像是什麼定律造成的。

 

第二題延伸到腳踏車如何前進的問題?同學可以分析摩擦力的方向,

但卻沒辦法先講出初始條件,車子是那一輪驅動,輪子又是要怎麼轉?

感覺同學比較是在湊答案,當下我看到有另一組起來搶答,我給予機會,

讓同學當下聽到更多別的同學的意見。

 

總結來說,還是覺得課程太短,我開始穿插個人講課與學思達時間

希望搭配起來可以讓學生學起來更有脈絡。

 

學生回饋:

1. 同學在課程尾聲,發現了學思達的狀況下,有些組別一直沒有被抽到,就沒有平時成績,

    我想這個部份,在於理科使用學思達的時候,一次課堂討論的題目有點少(3題上下)

    整個班級是十組,就會有組別一直沒有被抽到。 我想我會特別把機會給予一直沒有抽中的小組。

 

2. 特別對科學有學期傾向的孩子,下課後會圍住講台邊,問我問題,

    今天跟我說他們都有報名我說得講座:科學家在玩什麼? 讚耶!

    另外我藉由下課的時間問了孩子問題:莫耳濃度為什麼要學?它有什麼重要?

    孩子回應我:因為課綱,可以算莫耳數,等... 都是片段的回應。

    我跟孩子說:高中了,對於自己所學得科學概念,要開始體會他的真正含意

    我說:莫耳濃度在實驗室各種調配的溶液上非常常見,面對各種化學變化

    計算莫耳數的時候,可以確實透過計算瞭解取用溶液的莫耳數。

    我想這是對我比較有實質上使用的意義,希望可以刺激同學思考。

    我真的很喜歡與孩子課後持續討論科學的感覺,學生重視希望求知,上課起來才會特別起勁阿。

 

[第八堂] 彈簧虎克定律 + 摩擦力 +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

[第九堂]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+段考準備與檢討

第一次段考的尾聲,很多時後由自己以傳統板書處理,主要的原因

摩擦係數與摩擦力成因,以及克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對於高一內容來說

都是全新的章節,所以透過自己上課講述,這樣的處理我想是比較好的。

就這樣迎向段考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 

[第十堂] 檢討考卷+進入第二次段考範圍

今天檢討考卷發生了一個極為可怕的狀況

就是自己被定在黑板..... 沒想到高一考題中有一個密度與質量的證明

此題目是:給予一個合金的M與V,已知合金的密度分別為d1,d2,求兩合金的質量比?

答案是一個一眼看不出物理意義的式子,直覺是考代數處理的能力。

同學問我此題, 我反問 : 100分的同學怎麼找到答案的?

(喜歡同學教導同學的感覺)

得到兩個答案: 1. 帶數字  2.看因次 3....?

居然沒有同學直接說如何證明,我想應該不妙,這題應該真的不容易

結果在黑板開始證明,寫一寫,一開始的思路就不對,果然後面還真的湊不出來

當下,真的有種專業完全被質疑的感覺,這真是我=萬萬沒有想到的。

但我馬上話鋒一轉,開始把一些之後的規定跟同學說,也發下下一章節的講義

趕緊讓同學開始討論,and... 開始在黑板冷靜下來證明,在下課尾聲

終於給我推導出來,整個證明的邏輯數學大於物理,也以致於我當下真的卡關。

 

所以今天真的是完全錯誤的示範,讓同學看到傻眼的畫面,

我想只能持續的給予同學新的刺激新的挑戰,慢慢彌補今天的狀況囉.... 

 

整個第一次段考下來,其實孩子真的會主動唸書(我想跟附中孩子有關,真的很主動)

所以成績真的表現得很不錯,我想我會有信心持續使用學思達與學共的方式上課

給予同學更多刺激更多思考的學習可能,最重要還是想磨練孩子上台分享的能力。

表達!!!

 

加油,二段開始。

 

[第十一堂] 四大作用力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趙肥 的頭像
    趙肥

    € 愛的活力教師網- 趙肥

    趙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