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學期參加很多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習
這是一個把學習主權還給學生的方式
課堂上使用討論教學,老師不給予答案,要作個稱職的引導者
課堂之前要備課,製作一個適合討論的好材料(學習單),
同學可以依照上面的資料進行討論。
討論過程中 , 同學也就自己建構了科學知識,並且是透過自己推理理解得到的。
小筆記:(藍老師分享)
課程進行時,老師帶領學生念文章,討論問題,過程中時間的掌握十分重要。
同學的位置都要重新組合,每一個同學都能看到彼此。
發言回答時,不能自願,老師可以直接點同學回答,不要拍手,
只要口頭讚美即可,因為討論需要一個安靜一點的環境。
今天,教學執行了
以下是我節錄的學習單內容:
原先設定要上到光譜認識結束,不過整個進度沒有辦法很快,光是討論拉塞福模型的困難就花了很多時間。
主要的原因是同學有很多元的答案,不過卻沒有辦法緊扣真正的科學推理,而導致我一度很想在黑板整體講解。
進行過程中發現自己提問狀況不好,同時時間掌控也出現問題,整個進度太慢了。
* 課後檢討,針對學習資料的問題設計還需要再進步,太開放性的問題同學其實很難抓到正確的方向,
所以老師提出可以針對問題先給予一些預設的答案,再讓同學從中選出正確的答案並且解釋為什麼?
同時也要自己可以事先模擬同學可能的答案,當下才可以給予同學更好的回應。
* 設計教材的時候,時常會想把各種知識包羅萬象的放進來,在學共的學習裡其實不用如此
要能放下一些無關的知識,這點在這次授課裡深深體會,給予太多知識的教材就變成討論容易發散
課堂討論應該針對問題深入才是,不用討論很多額外的問題,而變成太廣的教材範圍了。
* 物理的授課應該最重要得是在設計之前,理清楚要教給學生的內容,針對目標進行問題設計,不要發散問題。
這次授課,深深有感覺到主權回到學生的魔力,大家針對問題分別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時
覺得自己這個引導者相當有成就感,喜歡這樣的教學氣氛,只要合適設計的教材,我想我非常願意再用這樣討論的教學方式。
教學 真的很多元,能夠真正讓學生主動學習,學會如何理解眼前的知識海,而不是只是單向傳授,我想是需要再努力的方向。
感謝今天麗山藍老師,松山周老師以及蔡老師給予我很多指導與建議, 感恩萬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