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術中的科學,
這個主題,一直是同學們會很興奮的主題,
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教學科學,可以強化學習動機。
我曾經在2014暑假 帶領暑期輔導的時候,就曾經玩過魔術作為開場,
當初是參考許良榮教授的吸水魔術,讓同學開啟闖關遊戲的開端。
所以看到這次的主題就非常有興趣要來參與。
這次的講座是辦在中原大學裡面,當天有國中高中學生與教師共同報名。
講師是謝甫宜老師,與老師的見面是兩年前的思源基礎科學研習,
當天老師帶來了十項教具,一次帶給我們十種教學的可能,
這次老師帶領的是學生的科學研習,短短兩小時,很想知道更多帶領的方式,
同時也想要帶一些教具回來與自己的孩子分享與談科學。
以下簡單心得紀錄:
1. 老師帶領的方式: 老師本身講話就超級風趣,帶領各種科學概念時,
速度非常的適中,忙碌的動手做空檔時間也會一直在台上分享各種經驗。
讓整個場子永遠都熱鬧滿滿,學習熱誠一直延續,
而且東西做完就馬上發下一個,讓人有做不完的感覺,當下我自己就一直想學想學。
2. 學習的教具內容:(老師最令人著迷的就是可以找到台灣好多科學教具,有科學狂人之稱)
a. 透鏡組望遠鏡:學習觀察凹凸透鏡成像。
透過簡單圖片講解3D成像(兩眼貼著凸透鏡去看兩個圖片)
b. 魔眼(有圖案光柵):發下點光源,用魔眼看。
搭配綠光雷射的反射光進行觀看。
閃光燈下進行觀看。
c. 六面體動畫:視覺暫留(光學)
d. 心情戒指:溫控變色材質(材料)
e. 天外飛仙:動能轉移(能量轉換)
f. 隔空喝牛奶:設計兩層杯(連通管原理)
g .吹不熄蠟燭:Mg(化學反應)
i. 十來運轉,搶救蔣公:離心力(推,吹,硬拔)
j. 蘋果氣球:吸在任何地方(大氣壓力)
真的受益良多。 感謝老師分享。
下午場有事情就沒辦法參加。
後記,中原大學科教中心,一直進行推廣科普的活動,
其中高中學校的巡迴講座,更是對於高中孩子很棒的刺激,
舉辦的形式有講座與工作坊的方式,覺得大學願意這樣紮根教育,
真的是很棒的事情,有機會我也要讓中原來學校進行推廣教育。
Good job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