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加研習,動手做的工作坊結束 有時都會有非常精美的DIY教具

但往往只有一套,如要帶給自己的班級進行教學活動,可以的方式是:

1. 演示教學+同學探究科學概念

2. 自己蒐集相關材料,把課堂變成工作坊的方式進行

在這邊提供第三個方式,結合博物館的概念,以物理博物館的方式展出

讓同學經過的時候,就會好奇,拿起自己有興趣的教具,這樣的學習模式,

是把學習動機強化,真的會來物理博物館看看的孩子,是已經有興趣的孩子。

目前剛好就任明德設備組,所以都會在行政的單位上,所以同學經過的時候

我就把握機會進行教學活動,讓同學學習課本外的科學知識。

以下就是物理博物館第一次展出的畫面:

IMG_6844  

在此介紹一下這次展出的主題:

1. 偏光片科學

2. 魔幻陀螺 - 盪鞦韆共振原理

3. 轉不停陀螺 - LED發光 and 磁力力矩(電磁鐵) - 陳坤龍老師

4. 大氣壓力鉤子

5. 大人的科學 - 35mm相機

6.  3D列印成果

7. 小玩具-彈跳青蛙

8. 自製光碟光譜儀 -游大立老師

 

以下是同學們前來參觀,我說都要拍照紀錄才可以

(利用加分或是禮物機制都是不錯的成長刺激!)

IMG_6852  

IMG_6848  

IMG_6851  

 

慢慢的我相信同學只要發現學習有意義,就會變成風氣。

期待第二季的來臨,平常就是蒐集各種物理科學展覽品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趙肥 的頭像
    趙肥

    € 愛的活力教師網- 趙肥

    趙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